武汉高校学生到蕲春支教 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通讯员 万伟 吕雷  刘自成)近日,位于大别山里的蕲春县狮子镇圆襟冲小学的学生熊瑾说:“暑期在学校学习收获蛮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教会了我们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很有用......”这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指的就是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大别山17名支教大学生,他们在圆襟冲小学支教了一个月。


众心中流动着爱意

7月4日,带上行李、踏着坚定的步伐,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大别山暑期支教大学生一行17人乘坐公交、高铁、大巴车,窗外的景致从平坦开阔到层峦叠嶂,大家由江汉平原的城市来到了蕲北山区的圆襟冲小学。

圆襟冲小学位于位于大别山南麓,由于当地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是典型的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学校。

近年来,面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蕲春县不断探索服务管理新机制、新途径、新方法,主动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实际困难,提供关爱服务,改善生活条件,在全县形成了关爱服务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

骆群曙,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蕲春籍教师、该校团委骆群曙,靠着亲友们伸出援手、自己勤工俭学走出大山圆了大学梦的他热心公益、传递爱心,成立了“一缕阳光爱心接力社”。据悉,该社团有注册会员300多人,志愿服务总时长逾5万小时,长期致力于蕲春、罗田、新洲等大别山地区留守儿童的帮扶活动,在该校师生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无私帮助下,资助8所小学,累计筹资37万余元,帮助87名留守儿童重返课堂。

“骆群曙书记是我们蕲春走出去的好男儿,我们赞赏他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的热情、执着和实干。”蕲春县教育局长田祥喜分享道。

20岁的广东江门女孩容嘉静从小就觉得当教师很神圣,初中年代看报纸时读到大学生支教的故事,便在心底有一个支教梦。

“支教就是去偏远的山区,给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带去希望和幸福。”活泼自信、大眼睛的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2020级大学生容嘉静顿了一下,接着讲道,“人生需要这种体验,我将支教梦定于25岁之前完成,最好是在大学生涯完成。如果大学里完不成,我还会在毕业后去完成。”

19岁的湖北荆州男孩刘小龙高中时曾得到杉树公益基金会的资助,每月300元的伙食改善费,让他感受到了公益事业的温暖与力量。年少的他心中萌发了参加公益事业、回报社会的想法。

进入了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两人主动报名参加了“一缕阳光爱心接力社”,初级面试、中期试讲、学年末选拔(试讲),社团成员平时活动采取积分制,经过层层选拔,容嘉静、刘小龙等同学成为该校暑期赴大别山支教大学生的一员,这一次,他们去蕲春县狮子镇圆襟冲小学。

大别山悠扬着歌声

从7月中旬开始,圆襟冲小学每天傍晚常见的一道风景是:放学后,部分支教大学生与家住附近的孩子们坐在教学楼走廊台阶上,由大学生段继豪敲起非洲鼓,大家共唱一首首美妙的歌曲,歌声在大别山里悠扬......

“一周多前我们怀着期待、忐忑的心情而来,害怕孩子们不接受我们呢。”该校2020级英语涉外旅游专业的张琼瑶说道,“可一看到那一双双可爱的眼睛,我就忍不住地想和他们待在一块儿。”

圆襟冲小学在支教大学生们来之前已做好了相关准备工作。一年级来了近20名学生,其他年级都来了30多名学生,近200名山里的孩子成为了这群年轻人的学生。

为了提高支教服务的水平,“一缕阳光爱心接力社”就支教工作达成公约,对迟到早退、备课、校园活动安排做了详细规定,确保全体支教成员在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服务水平。“迟到一次要写3000字的书面检查......”2020级商务英语专业杨塬说道,“但大家都没有迟到过,只会提前到教室去。”

上午四节课,下午三节课。一旦上课,大家都要提前准备好教案、戴着工作证走进教室。每天晚上还有工作总结会,大家坐在一起,交流讨论白天看到的工作现象,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建议。

大学生们住在学生宿舍里,没有空调,晚上靠着电扇驱赶暑热。

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支教大学生仍用自己的多才多艺,给山里的孩子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快乐。放学后的傍晚,学校附近的一些孩子会来到校园玩,支教大学生们与他们在操场上嬉戏,骑车、坐小推车。

操场上,支教大学生们正在与学生做互动游戏!

“我记得那一次,支教老师和我们班同学面对面站着,朝我们做出拥抱的姿势后,同学们像潮水一样围住他们。”小学生田密回忆道,“感觉这个游戏很放松、很快乐。”

利用周末时间去,大学生们走进周边的村庄对每个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孩子们的成长经历。水牛、鸡鸭等成为路上常见的“路人”,大家在夕阳西下、袅袅炊烟之际回到学校,共同交流总结当天的收获。家访后才明确,支教大学生所教的近200名孩子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

对于留守儿童加强安全教育,心理健康、防溺水、食品安全等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支教团队设置的课程中。刘小龙就是六年级的班主任兼安全教育科目教师。

为加强圆襟冲小学女生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加强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支教老师们针对高年级女生开展了一节以“卫爱前行,放飞粉色青春梦”为主题的青少年生理健康教育课。

“我们用视频、图片、调查问卷等方式由浅入深地带领同学们从女生青春期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生理心理的变化,了解青春期的生长发育变化和生理卫生知识。”该校2020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大学生黎思敏分享道,“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理期,学会自我尊重,自我保护。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

热情、善良、快乐的支教大学生们的到来,点亮孩子们的心灯!


党走进了幼小心灵

七月下旬,大家接到上级组织的任务,要在学生们中间开展“‘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宣讲”活动。来之前,社团党支部就安排了教孩子们唱红歌、学党史的任务。于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家又酝酿着如何“‘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宣讲”活动,根据大家的集体讨论意见,决定由带五、六年级的班主任容嘉静和刘小龙担任大学生宣讲员人选,并向狮子镇团委报告。报告很快被批准,容嘉静和刘小龙成为了该县“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大学生宣讲员。

“与其说是我们教会了孩子们一些知识,倒不如说是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小小年纪的他们每天早上5点多钟就能够爬起床去上学,放学回家还能帮家长做许多家务活。”容嘉静分享道,“孩子们很能吃苦耐劳,这是城里很多学生所不具有的品质。在宣讲中一定要鼓励他们继续做好这一点。”

大家开始准备该项事宜。

面对着年龄较小的学生宣讲“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吃透讲话精神的前提下,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孩子们“听得懂、能接受”的方式进行宣讲。

大家发挥了人多力量大的优势,共同为两位宣讲员集中备课、准备教案、PPT课件。在每晚的总结会上,大家都会就这一工作进行协调推动。会后,灯火通明的会议室里,大家分工合作,就宣讲各方面的细节进行打磨,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

教室里,一曲曲红歌被传唱、一篇篇红色经典被诵读、一张张庆祝建党百年的绘画被创作,那是支教大学生在组织孩子唱红歌、朗诵红色经典名篇、创作建党百年绘画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在孩子们幼小心灵里再一次播下了红色种子,也让宣讲活动顺利开展有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终于,到了宣讲的时刻,两位宣讲员围绕“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内容,结合抗疫、抗洪、红色故事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来宣讲,中间穿插视频等形式,让每个孩子都沉浸其中。

“钟南山爷爷也是一名党员,已经80多岁了,还坚持在防疫一线......”容嘉静向孩子们宣讲道,“党员要比其他人承担得更多!”

“你们知道吗?邝子晴、倪良锦、周丹(注:三位都是支教大学生)三位姐姐都是党员,我们其他人都在积极向党靠拢。”刘小龙顺势引导道,“我也正在申请加入党。”

“我听懂了,党是了不起的组织。”学生张英杰皱着眉头、一脸严肃地接嘴道,“你们要入党,我也要入党。”

周围的人笑成一团......

学生小桐(化名)在作文里写道:“我长大也要入党,做个公益人士。来到偏远山区,为留守儿童、老人提供服务。我的妈妈我只见过12次,都是每年过年时才能见到,她对我的态度比较差,我很少开心地笑过。像支教大学生这种公益人士能给我们带来快乐。有一天和大学生老师共同午休时,我居然偷偷地笑了,被老师发现了,我和他分享了我的小秘密,这种感觉很幸福......”

“张开双臂和你一起飞得更高看得更远......”8月初,一首张杰的《仰望星空》在师生们中间传唱起来,这是大学生们对孩子们的希望与祝福。临行那天是8月4日,很多孩子们都来送别。望着渐行渐远的大山,大学生们不时地朝后边看......

责任编辑:程千

编 审:程小年 董硕

总编审:童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