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总书记嘱托 我们在行动丨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

习近平总书记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时,观看了一批科技创新成果,武汉格蓝若的最新成果就位列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践行嘱托,武汉格蓝若正步履不停,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在武汉格蓝若实验室,将一台检测设备装入变电站,构建虚拟标准器模型,就能实时获得电力互感器的误差数据,提前察觉故障隐患并作出干预。这种远程在线实时评估,曾是个世界性难题。

武汉格蓝若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少华:“按照国家计量法的规定,每4年到10年都要做互感器的精度校准,要携带重达10吨的一个标准器去辅助校准。可能4年之间,如果出现问题我是不知道的,我们根据物理特性采集电压信号,把它形成我们的大模型,每天可以获取整个设备误差状态的实时曲线。”

武汉格蓝若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匡林:“从2019年推入市场以来,这个产品也是填补了国际和国内上的一块空白,我们现在的这个市场占有率是做到这个行业排名第一 ,超过了50%。”

从公司成立到产品上市,格蓝若只用了短短一年。2018年,武汉格蓝若成立,那时,我国110kV及以上高压互感器超过100万台,而在线监测装置是一片空白。格蓝若得知华科大拥有相关技术,于是主动对接,共同研发创新成果。

武汉格蓝若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匡林:“把华科的教授和博士生,引入到公司的这个实际研发当中,在市场上获得的收益反哺到高校的科创团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迫切”二字,格蓝若深有感触。这些年,格蓝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四成以上,研发投入占历年累计收入的25%。今年,格蓝若又投入了40多名研发人员,于上个月成功推出移动式监测装置,在维持监测精度的同时,将原本搬不动的“立柜”,做成了便携的“手提箱”。

武汉格蓝若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少华:“老式是七天一个数据窗,一天一个结果,它可以两个小时出结果,客户使用成本会下降很多。”

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的殷切期望。今年,格蓝若投入8000万元,将华中科技大学陈学东院士团队超精密减震系统、人形机器人等技术专利在汉转化,填补了国内高端主动减振器技术空白。作为湖北人形机器人整机技术攻关“链主”,眼下,格蓝若和华科大携手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劳动者一号”正加快脚步,预计年底可实现行走,未来将广泛应用于电网巡检、应急救援、养老陪护、家政服务等多个领域。

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窦峭奇:“从电网里面的人工智能对电网赋能,然后到了半导体行业的精密制造,到微纳制造到人形机器人,我们一直都在持续创新,真正能做到国产替代。”

(长江云新闻记者 汪佳睿 唐清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