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规模化高产栽培力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蕲春广电全媒体记者朱卫红报道)县委、县政府依托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继续把推广再生稻 “一种两收吨粮田”高产高效栽培和优质水稻规模化种植,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助力精准脱贫,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破题”措施来抓,以示范片带动,推进粮食生产大县建设,着力打造全国再生稻第一县。

眼前这片稻田,位于赤东镇酒铺村,是我县大面积种植优质再生稻示范区之一。

管杰,是村里第一批再生稻种植户。管杰介绍说,2017年,全村种植面积有1650亩,他自己家也有16亩。村里成立的再生稻合作社,负责再生稻谷统一收购、销售,大家伙没有后顾之忧。

赤东镇酒铺村 管杰:再生稻是这一种双收,一亩田头季产量1500—1600斤,二季好的话800—900斤,头季收割了以后,撒点尿素,减少了翻田、耕田、插田的环节,省时、省工又省钱。

赤东镇四十八围,是我县优质水稻主产区。近年来,赤东镇党委、政府在县农业部门和华中农业大学技术团队的指导和支持下,引进和推广再生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全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稻一种两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项目落地酒铺村。以高产示范片的示范带动,全镇优质水稻种植面积得到了快速发展,单产水平稳定提高。

赤东镇酒铺村七组 范成米:种再生稻好,省工、省力,产量又高,一收割就收走了,不愁卖。

“一种两收吨粮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自2011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就把再生稻谷稳产和高产技术攻关作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破题”措施来抓,组织技术人员从品种筛选、播栽期调整、配方施肥等方面入手,积极引进和推广再生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在县原种场和赤东、八里湖、彭思、株林、张榜等乡镇先试先行,先后创办了10个再生稻“一种两收吨粮田”综合配套集成技术应用高产示范片。七年来,在县农业局和华中农业大学技术团队的指导下,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蕲春地区再生稻“一种两收吨粮田”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县农业局粮油站长 钱太平:通过七年来的种植,由酒铺村带动,整个赤东镇四十八围,包括八里湖乃至全县十五个乡镇办,再生稻种植得到迅猛发展。到2017年,全县再生稻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

如果说再生稻“一种两收吨粮田”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为保障粮食安全“破题”,那么优质水稻规模化推广种植,解决了传统农业生产效益下降,农民经营性收入持续增长难度加大的难题。

鲍山村,地处大同镇东南角,版图面积4.5平方公里。由于地处大山,乡亲们一直延续并从事着传统农业种植。贫穷,一度让鲍山淹没于群山密林之中。

产业发展,部门助力;群众脱贫,示范引领。 早在2015年,鲍山村在县农业局的支持下,村两委一班人引进水稻新品种兆优5431,采取村、组干部、党员率先试种的办法,为群众带好头做好样子。当年,新水稻品种获得了成功。从2016年起,全村6个村民小组全部种上了这个水稻品种。

大同镇鲍山村二组 陈正旺:与一般的杂交水稻相比,兆优5431虽然在产量上不占优势,但价格上占优势,每百斤的话,高出30—40元,也就是一亩兆优5431按每亩700—800斤计算,每亩可以增收300—400元。

责任编辑:甘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