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海南三亚亚龙湾玫瑰“斗笠大姐”李玉梅在园区内修剪玫瑰。
这是40年改革开放历程上的重要标志——小岗、深圳、海南、浦东、雄安……一个个“地标”,串联起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辉煌灿烂的40年,成为世界观察“中国奇迹”的最好窗口。 小岗、深圳、海南、浦东、雄安……改革地标连通中国的昨天、今天、明天。
新华社记者 郭 程摄
图为在高铁列车上拍摄的旅客与乘务员、留学生志愿者的合影。
到2016年底,中国已投入2.4万亿元人民币建成总里程达2.2万公里的高速铁路网。如今,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要城市绝大多数都已通高铁。
新华社记者 邵 瑞摄
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改革开放这场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一滴水能反射出太阳的光辉。从改革开放的浩瀚海洋中,撷取几滴水珠,展现的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波澜壮阔。
从今天起,本报陆续推出三篇“改革开放的世界意义”特别报道,敬请垂注。
变化:震撼了世界
天刚亮,15岁的朱云平起床,简单吃过早饭,穿上草鞋,腰里别上砍刀,肩上扛起一条担子和两条绳子。7点多,和村里的小伙伴结伴去很远的山上砍柴。下午一两点,他才挑着两捆柴回家。他和哥哥需要保证家里烧饭的柴火。这是他的周末生活。
周日下午,他从家里扛着一个星期的粮食,有白米、红薯、梅干菜等,步行15公里到区中学。同学大都来自农村,五六十个孩子挤在宿舍的高低铺。每人一个蚊帐,一个开水瓶,一个铝制饭盒。周五下午放学后,所有人再步行回家。
那一年,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特殊年份。那一年,正是1978年。朱云平高二。
40年后,砍柴娃已经成为颇成功的华商,还进入匈牙利政府机构担任了公职。
朱云平的人生经历了华丽蜕变,而在他眼中,家乡的变化则是“天翻地覆”。
“我的家乡是浙江省青田县祯埠村。记忆中,连成一片的低矮潮湿的小瓦房,现在变成了三四层明亮通透的钢筋混凝土洋房;坑洼不平的小石子路,现在变成了平整干净的水泥路;进出村庄靠小渡船,现在架了大桥通了公路。”朱云平觉得,村里最大的变化是人,“原来,村里的人就是早起晚归,在田间辛勤劳作。现在,青壮年都出国创业或是外出务工,老人就到活动中心搓搓麻将聊聊天,有退休金有医疗保险,日子安静又安心。”
朱云平笑言,如果当年能想到国内有这么大的变化,或许就不会出国了。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不仅让朱云平这样的海外游子感慨良多,也大大震撼了世界。
德国《时代周刊》刊登《更高,更远,更快,中国》一文称,邓小平为中国经济奇迹奠定基础已经过去40年了,他允许中国农民自主生产,在南方沿海设立了经济特区,也让外国人在那里投资。这很快带来了成果——40年后的今天,数亿中国农民摆脱了贫困,村庄变成现代化的城市,配备高科技的火车在大都市之间穿行,中国的经济繁荣有很多方面让人难以置信。
数字最能令人信服。奥地利《趋势》杂志网站近日刊登题为《中国:龙的世纪》的文章称,1978年改革开放后,迎来的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崛起。改革开放40年来,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
“这是人类发展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例子。”经济学家布兰科·米拉诺维奇这样描述这一“中国奇迹”。
速度:惊艳了世界
从莫斯科坐飞机到北京,再从北京坐高铁到南京,这是俄罗斯华侨吴昊最近几年每次回家的必选路线。
“从北京到南京,坐高铁只需4个半小时,如果是‘复兴号’,3个半小时就能到。”吴昊记得,25年前第一次远赴海外,从南京到北京,他坐了整整一夜的绿皮火车,又坐了整整7天的火车,到了遥远的莫斯科。“那时,我完全不敢想象今天的速度。”
吴昊至今难忘第一次回国坐高铁时的新奇与感慨。“坐在舒适宽敞的车内,望着窗外极速闪过的风景,我想到1978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访问日本时,就曾乘坐新干线列车,感叹中国也需要这样的速度。”
此后,每一次回国,吴昊都能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在变,而且在往越来越好的方向变化。这种巨变的速度就像中国的高铁,呼啸向前。
7年前,吴昊发现,伴随着京沪高铁投入运行,家乡新建了一座崭新的南京南站,整栋建筑气势恢宏,成为当时“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再后来,他发现网上购票,刷证进站,乘坐高铁更加方便。速度快了,车次多了,环境美了,每次坐着高铁离家越来越近,一份自豪感都会从吴昊心底油然而生。
前不久,吴昊在新闻里看到,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乘坐高铁前往天津。普京直言坐火车有种浪漫的感觉,此前他还称,希望俄罗斯和中国能够建成莫斯科和喀山之间的高铁。
“这让我们海外华侨华人特别骄傲。现在,海外都知道,高铁是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未来,中国的高铁一定会在更多的国家落地开花。”吴昊说。
中国高铁的发展速度惊艳了世界。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开通了国内首条高铁线路——京津城际高铁。到2016年底,中国已投入2.4万亿元人民币建成总里程达2.2万公里的高速铁路网。如今,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要城市绝大多数都已通高铁。
更重要的是,高铁已经被普遍认为是一张亮丽的“中国名片”,成为“中国速度”的最好代言人。新加坡《海峡时报》称,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足够成熟,成为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政府正在促进铁路技术和高铁列车的出口,以提高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如今,中国的高速列车已经销往全球102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签署了高达180亿美元的高铁相关协议,比2015年增长了40%。
消费:激活了世界
2018年的夏季,洋溢着世界杯的火热。激情四射的比赛现场,中国元素十足吸睛。看台上,中国球迷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李树林,江苏省扬州市杨寿镇农民球迷协会会长,花费2万多元人民币,在俄罗斯现场享受世界杯的精彩。他一点也不孤单。国际足联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球迷购买的本届世界杯门票数超过了4万张,在所有的国家当中排行第九。而且,世界杯期间预计有10万中国游客赴俄旅游、观赛,在各国入境游客中排名前三甲,预计将给俄罗斯带来超过30亿元人民币的收入。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英国伦敦街头,王耀身着一袭亮眼红裙,正与家人安静地享受英式下午茶,朋友圈晒出的茶叶和糖果令人眼前一亮。这一次,王耀和家人一起在英国度假,前后16天,爱丁堡、考文特花园、伦敦桥、白金汉宫……她们悠闲地放松自己。
“最近几年,每年我都会出国度假两次,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看看景色、吃吃美食、发发呆,王耀很享受这种生活。“当然,购物也是旅行的一部分,每次旅行的费用与购物的费用基本可以达到1:1。现在国外购物很方便,有中文导购,能用支付宝微信。这次在哈罗斯退税时,钱可以直接退到‘花呗’,真的很方便。”
类似的中国人境外消费故事,正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上演。这与40年前甚至十几年前都不可同日而语。
“我第一次出国旅行是十六七年前了,那时候出国的中国人还比较少,不像现在,走到哪儿都能看到华人面孔。更早一些,在国内想买外国货还只能去专门的商店,而且需要用外汇券。”王耀说。
如今,中国游客旺盛的购买力令世界刮目相看。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据,2017年全球游客总数量估计达到13.22亿人次,中国公民出境游大概为1.3亿多人次,占全球游客总数的10%。更重要的是,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花了1152.9亿美元,保持了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的位置。《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预计,2018年出境旅游花费将达1202.5亿美元。
对于全球经济而言,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长疲弱的大背景下,中国人的消费能力意义重大。根据西窗科技联合尼尔森的最新调研结果,2017年中国跨境进口零售电商交易规模达1.5万亿元人民币,具有跨境电商购物经验人群占电商购物人群比由2016年的34%增长至2017年的67%。数据显示,中国的消费者终端消费占GDP的比重达63.4%。家庭消费出现迅猛增长,增至4.5万亿美元。零售销售以年均10%的增长率稳步上升。
正如彭博社报道所说,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从过去的“世界工厂”变成“全球超市”。现在中国人是以自己的购买力,成为全球经济的顶梁柱。
减贫:温暖了世界
摇晃的17条藤梯变成了牢固的2556级钢梯,运送药品上下山有了无人机,多年与世隔绝的村民开起了农家乐,村里有了4G信号后年轻人成了“网红”……一篇有关“悬崖村”近况的报道,引起人们的关注,也让曾经为它揪心的人们舒了一口气。
“悬崖村”实际名为阿土勒尔村,位于四川大凉山腹地,坐落在海拔600多米至2000多米的山坳中。过去,村民出村进村,需要攀爬落差达800米的悬崖,用木头和藤条编成的藤梯,成为生活在此的彝族同胞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唯一快捷通道。险阻山路,闭塞交通,残酷地挡住了“悬崖村”的“致富路”。
随着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扶贫资金、扶贫干部、扶贫理念源源不断地输向这里。
渐渐的,通往村子的路上搭起了钢梯,学校扩建成可以容纳400人的全寄宿制村小,互联网也接入了村庄,让村民与世界有了沟通的新渠道。2017年初,村里迎来了驻村扶贫干部,他们立下脱贫军令状,开展精准脱贫,开始了发展产业、搞合作社、入股分红等一系列新尝试,不仅为“悬崖村”“输血”,更要为它“造血”。
脱贫攻坚,不落下一个民族,不落下一户人家。“悬崖村”成为了新时代精准扶贫的新样本。接下来,当地政府还要花大成本,在“悬崖村”修建悬空栈道、悬崖天路、天村酒店等设施,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前来。那时,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凭努力过上红红火火的日子。这样望得见的好未来,让村民们都充满了干劲。
这只是中国无数个脱贫故事中的一个。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解决了13亿多人民的温饱问题,减少了近8亿贫困人口,占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特别是近五年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68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到2017年底的3.1%以下。
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下“绣花”功夫落实扶贫政策、脱贫措施。中国的扶贫经验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认同。
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报道称,中国的脱贫人数占全世界总数的3/4。德国《星期日法兰克福汇报》则强调,现在,中国的脱贫速度几乎没有减慢:5年前中国还有1亿贫困人口,今天还剩不到4000万。如今,中国正努力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万众一心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之一——世界银行行长金镛如此评说中国的脱贫成绩。创新脱贫方式——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达席尔瓦视中国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学习榜样。
环保:美丽了世界
“有山、有水、有田,有清新的空气、美丽的风景,还有一栋漂亮的房子。”这是美国《拉斯维加斯时报》总编辑王菁野向往的生活。
5月底,她和一群海外华文媒体人前往浙江采风。他们惊讶地发现,这样的美好生活在浙江已经成为现实。
走在富阳东梓关村,青石铺成的路面一尘不染。两侧民宅,白墙青瓦,古朴静谧。村子一侧,稻田葱绿,在泥土的清香中,静候丰收;另一侧,清澈澄净的富春江缓缓而过,水波浩渺,映衬着远处的青山,宛如一幅《富春山居图》。
听说有客远道而来,村民们热情地招呼大家上自家小院坐坐,一碟刚从地里摘来的新鲜蔬果,几杯清香四溢的绿茶,聊起平日的生活,村民们直道:“环境好了,生活富了,日子很舒心。”
这一幕让西班牙《侨声报》社长戴华东感触尤深。20多年前,他从浙江的一个小村庄出发,远赴海外打拼。记忆中的家乡,村子环境差,村民环保意识弱,经常随意倒垃圾、倒污水。然而,这些年再回来,他就惊喜地发现,一切大变样。“简直是天壤之别!我发现,现在大家不仅追求自身生活质量的提升,还更加关注整体村貌的提升。”
变化为何这样大?一名村民道出了缘由:10多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安吉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正是有了这把绿色发展的“金钥匙”,如今不仅在浙江,中国许多地方都有了如诗如画的好风景和如火如荼的好日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中共十八大以来,正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一幅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新图景正在神州大地徐徐展开,为全球绿色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中国贡献。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追求绿水青山,不断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释放出转变发展观念、实现绿色发展的积极信号。”荷兰阿姆斯特丹商学院教授弗朗索瓦对中国政府的环保举措及显著成绩赞不绝口,“中国政府作出的努力可谓是史无前例。相信未来中国绿色发展红利将持续释放。”
“中国促进绿色发展的努力值得赞赏。这种努力不仅符合中国的需求,还为世界树立了榜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问题专家、教授级讲师赛斯·卡普兰如是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