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因石家河文化的璀璨而更加熠熠生辉。如何保护和利用好这一优秀文化遗产,让传承千年的文化重焕生机,对于天门来说是一道“必答题”。
石家河遗址主体区密布着40多处遗址点,年代跨度为距今5900年至3800年,是长江中游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等级最高、附属聚落最多的都邑性聚落。石家河遗址及由它命名的石家河文化,代表了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在中华民族文明起源与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时光荏苒,石家河文化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引领着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探寻那些被岁月尘封却又永恒不朽的文明印记。
1955年出土于石家河罗家柏岭遗址的玉团凤,技艺精湛、形象飘逸,代表了当时高超的琢玉水平,其造型影响了中国后代凤鸟艺术,被称为“中华第一凤”,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为纪念石家河遗址发现70周年,天门市博物馆举行“凤归故里——石家河文化精品展”,“中华第一凤”惊喜亮相。本次展览分为“横空出世”“琢玉巅峰”“源远流长”三个单元,展出玉器、陶器、青铜器、石器等精美文物200余件,让大家能够近距离感受先民高超精湛的手工技艺和生产生活的真实场景,必将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朋友带来视觉和心灵的双重震撼。
天门石家河,承载着千年前的“文化密码”,如何让这一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天门一直在探索。近年来,天门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11月,石家河考古遗址公园被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2023年,天门市提出加快打造全省文旅融合体验基地,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驶入快车道。
按照规划,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计划总投资约6.5亿元,占地5.86平方公里,空间结构为“内三环、外三区”。其中内三环指的是谭家岭古城、石家河古城、围绕石家河古城城壕外围一周的诸遗址。外三区是核心区外围结合人文、自然景观恢复及遗址公园必要的功能设置的。规划有考古预留区、科普教育区和管理服务区。将打造成为一个集文物考古、科学研究、文物展示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荆楚文化地标。
其重要组成部分石家河遗址博物馆已于今年七月开工建设,标志着石家河遗址保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据悉,石家河遗址博物馆位于石家河镇石河大道以北,遗址公园南部环岛内。项目计划总投资2.2亿元,规划面积7.47万平方米,分为博物馆区、游客服务区、文保中心区、综合服务区、游客活动区五个区域。
要让石家河文化真正“活起来”,不仅需要保护和传承,更需要创新和融合。近年来,天门加大对石家河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力度,面向高端艺术专业人才,以电影、动漫、舞台剧等形式,创作了一批入脑入心的优秀艺术作品,全力讲好石家河文化故事。
石家河文化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不仅提升了天门文旅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天门市以石家河文化为核心,积极融入石家河、佛子山、黄潭农旅产业融合循环圈,整合优势文化资源,发展独具特色的吃、住、游、购、娱于一体的文旅新业态。通过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推出文创产品、打造特色小镇等方式,天门市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
未来,天门市政府将继续深化文旅融合,推动石家河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努力将石家河文化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为天门文旅产业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