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蕲春讯 通讯员刘旭报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东方文化美德几千年长盛不衰,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与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才有完整意义上的民族伟大复兴。而荆楚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最闪亮的部分之一,它所起到推进指导作用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
今天,让我们走近这颗嵌在大别山南麓的明珠,物产丰饶,环境秀丽的蕲州镇,领略其独特的文化风俗魅力。
蕲州镇位于湖北省东陲,蕲春县南端,长江中下游北岸,背靠大别山脉,面临长江黄金水道,历为交通要塞。西与彭思镇相邻,东接武穴,南面与阳新县黄颡口镇隔江而望。
首先,这里是草药之都,药圣李时珍的故里,作为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所撰写的《本草纲目》,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蕲州建有李时珍纪念馆,可以让人瞻仰医圣风采,了解李时珍的生平,对中医药文化也能有更好的认知。所以说,蕲州镇草药文化可以以说是源远流长的。据史书载,蕲州药市始于宋,盛于明,历史悠久,载誉九州,素有“人往圣乡朝医圣,药到蕲州方见奇”之说。1991年,蕲春县委、县政府确立“医药兴县”战略后,以举办医药节会为契机,举全县之力,大建药市,市场设施不断完善,经营规模不断壮大。作为蕲州镇乃至蕲春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当地人对于草药的重视可见一斑。
后人缅怀药圣李时珍的丰功伟绩,在当地建立了李时珍纪念馆,同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时珍墓坐落在蕲州镇风景秀丽的雨湖畔。雨湖自明代以来就是“蕲阳八景”之一。在雨湖岸畔,一片古朴典雅,气度恢宏,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仿明建筑群在一条长500米的带形地段巍然耸立,这就是李时珍纪念馆。整个纪念馆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由本草碑廊、纪念展览、药物馆、百草药园、墓园五大部分组成。馆内树木茂盛,绿水环绕,坡岗起伏,鸟语花香,仿佛世外桃源。
蕲州镇充分发挥优势,利用这座古镇自身所带的一股药草香,打造药市,建造纪念馆,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草药旅游产业链,既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成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又为我国中药文化增添了几笔浓墨重彩,同时还呼吁人们在日新月异,工业化进程十分先进的今天,多去关注我们五千年文明所积淀下来的中医学,这些最精华的部分值得去继承和发扬。
蕲州镇虽然是座镇,但它在许多人心中永远是一座城,它从来都是一座城,一座值得朝圣的古城。除却它的中医草药这一方面,它还是一座文化名城,站在雨湖之滨,清风吹拂之下,山水天色相连,天、水、地、人、交融合一,置身于此,八个大字赫然出现脑海中: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现代文艺理论家胡风先生的故乡同样在此处,胡风先生是蕲州人现代的杰出代表。
胡风先生本名张光人。幼年家道贫寒以放牛、拣柴贴补家用。11岁时,在文风盛行的乡里,其父还是节衣缩食送子入熟。1925年,23岁的胡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次年进入清华大学英文系。同年秋,他获知北伐军挺进湖北,便欣然退学南下回乡参加大革命运动。1929年,胡风东渡扶桑,加入日本反战同盟。1933年7月,胡风回到上海,并从此在鲁迅的帮助和指导下从事文学工作。1949年9月,他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拜品胡风先生的一生,你会惊奇地发现,什么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胡风,文笔犀利,为人刚直不阿。有人是这样评价他的:为了明天,从牢房走向牢房。拜读蕲州镇,东长街不可不去,东长街,地势高朗,东西走向,街道两侧原来的房屋坐北朝南,房屋采光好,空气流通性强,十分适合读书讲学。而且,后院多深井,水清味甘,极养人。知识分子群居于此,互相影响,彼此促进,读书求学自然渐成风气。据当地老人说,东长街靠读书走出去的人实在太多,天南地北,到处都有。对于蕲州人而言,家里有没有读书人是关涉到脸面的大事。邻里间见面最怕人说“家里连个大学生都没有”,所以很多家庭出现父子、母女、兄弟姐妹都是博士教授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便是文风鼎盛,医药传世的蕲州古城,走进这里,你会发现这是一座多么有魅力的地方,站在草药园旁,轻嗅淡淡药香,你会想到,是否数千年前李时珍是否和你一样,低头沉思,思索着植物的药性;走在东长街的石板路上,看着青石的纹理,仿佛和胡风先生一样,为了美词佳句细细打磨斟酌。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蕲州镇的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勤劳质朴的蕲州镇人,而经济作为扼住蕲州镇发展咽喉的大老虎,必须想办法解决。现在他们所要做的便是“走出去”和“引进来”,文化风俗走出去,现代创新引进来。依托文化积淀,民风民俗,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长期坚持下去,对于脱贫致富肯定大有裨益,这便是所谓的走出去战略;将高新技术,现代化的思想,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引进来,与时代接轨,而作为引进来的第一步,所要做的便是引进通用语言,普通话作为全国通用语言,如果在蕲州镇大力推广,必然能使蕲州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相信这一举措必然能增加蕲州镇文化软实力。
相信这颗嵌在大别山深处的明珠,在时代蜕变的洪流中必然能踏浪而上,走向辉煌。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