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兴工强县跑出发展“加速度”

(蕲春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记者刘明正报道)工业强,则蕲春强;工业兴,则百业兴。改革开放四十年,在历届县委、县政府“兴工强县”战略的引领下,蕲春工业经济历经了规模从小到大、实力由弱到强的巨大变化。如今的蕲春工业企业,产业特色更加明显,转型升级蹄疾步稳,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记者 刘安邦:这里是李时珍医药集团三期工程丸剂制剂生产车间,车间主要生产企业自主定价销售的28个《国家药物基本目录》内的新产品,除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销售需要,集团“本草纲目牌”道地中药饮片还从这里走向了美国市场,实现出口创汇。

单条生产线每分钟产值达到6000元,2017年实现产值近30亿、上缴税费首次突破亿元大关,今天的李时珍医药集团已经成为蕲春名副其实的医药工业企业龙头老大。而谁能想到,整整二十年前,它的前身湖北李时珍保健药品厂还只是一家年产值区区几十万元的国营企业。

1998年,由原国营李时珍酒厂改制而成的湖北李时珍保健药品厂,用无形资产入股的方式同台湾舒加康企业有限公司合作组建湖北李时珍医药企业有限公司。凭借着响亮的“李时珍”金字招牌和企业自身强大市场销售网络,企业当年产值便从100多万元增长到2000万元,产品也由最初单一的李时珍家方酒扩大为现在的16个中药剂型、185个国药准字号、700多个品种的道地中药饮片。2002年,企业成功收购湖北中医学院药厂、武汉军区中药厂等5家企业,正式更名为“李时珍医药集团”。

李时珍医药集团 执行总经理 陈普生:通过李时珍医药集团二十年来的发展轨迹,我深切地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李时珍医药集团的今天。我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李时珍医药集团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蕲春大健康产业也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从国营小作坊式酒厂成长为一家现代医药制药企业,李时珍医药集团的逐步发展壮大,也正是蕲春工业经济在改革开放四十年间规模从小到大、实力由弱变强的宿影。

蕲春是湖北省闻名遐迩的小钢铁、小煤矿、小机械、小水泥、小化肥等“五小工业”大县。上世纪八十年代,蕲春轴瓦厂、蕲春链条厂、蕲州环宇玻璃厂、蕲州化工厂等一大批国有或集体企业生产经营红红火火,成为改革开放初期蕲春工业经济独特的时代印记。

然而,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按计划生产的工业经济运行模式完全被打破,大批企业产品滞销、工厂倒闭、员工下岗,蕲春工业企业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寒冷的冬天。

县工业经济联合会 会长 汤楚波: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们企业普遍陷入了困境,体制不活、思想不解放、创新不力,那么在当时困难的时候,我们企业下岗职工有13500多人,在全省数额都是比较大的。

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县委、县政府多措并举,打出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和招商引资多套组合拳,吸引了一大批外地客商来蕲投资,并撬动了大量民间资本进入工业领域,使蕲春工业经济走出困境,初步形成了以股份制、私营企业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类型并存的发展格局。

企业身份的变换为蕲春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刘河三塑、美春服饰、蕲州棉纺等企业在完成改制后,纷纷进行第二次创业。它们主动对接市场,加快技术改造,打造自主品牌,注重用先进生产力占据市场制高点,使企业迅速步入了健康发展快车道。

重点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有效带动了蕲春工业经济满盘复苏,直接促进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同时也让一大批企业下岗工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再就业。

斯多赛尚 员工 方建华:说实话,改革开放让我们这一代人受益了。不改革、不开放,我们哪能在家门口找到这么好的工作。

李时珍医药集团 员工 张世庚:在这边工作工资待遇特别好,福利也挺好的,在这里做好我很踏实,父母也比较放心。

经过四十年发展,蕲春在医药化工、机械电子、陶瓷建材、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已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规模工业发展向更多领域扩展,工业经济从单一公有制转变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彰显。

责任编辑:甘欢

编 审:童志勇 程小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